数据分析
频谱分析 Band Power Analysis 深度睡眠 病理状态(如脑损伤) 专注、焦虑 (前额叶β升高可能反映压力) 闭眼放松状态(枕叶最明显) 抑制无关信息处理 冥想、记忆编码 疲劳状态 高级认知(注意、知觉绑定), 可能受肌电干扰 δ波(0.5–4 Hz): β波(12–30 Hz): α波(8–12 Hz): θ波(4–8 Hz): γ波(>30 Hz): EEG信号可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振荡成分,各频段与特定认知、生理状态相关。主要频段及意义: 原理: 应用: 睡眠分期、注意力评估(如α/β比值衡量放松度) 神经反馈训练(如增强θ波改善创造力) - -
事件相关电位 Event-Related Potentiial(ERP) 早期视觉加工 (如面孔识别) 决策与注意力资源分配 (潜伏期反映认知负荷) 冲突监测 (如Go/NoGo任务) P100/N170: P300: N200: 通过时间锁定叠加技术,提取与特定刺激(视觉、听觉)相关的微弱脑电响应。 原理: 经典成分: 应用: 认知功能障碍评估(如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幅值降低) 消费者神经营销(评估广告吸引力) - -
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Steady-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(SSVEP) 对视觉刺激以固定频率闪烁(如15Hz),EEG中会同步出现同频谐波响应。 原理: 特点: 应用: 无创BCI系统开发(如拼写器、轮椅控制) ·   信噪比高,适合脑机接口(BCI)控制(如光标移动)。 大脑注意力追踪(SSVEP幅值反映视觉专注度) ·   频率特异性可区分不同指令(如12Hz vs. 15Hz对应不同操作)。 - - - -
大脑地形图 Brain Topographic Mapping 显示特定频段(如α波)在各脑区的能量分布 对比两组(如病人vs.健康人)的脑电活动差异 功率地形图: 差异地形图: 将多通道EEG的时域/频域特征映射到头皮二维空间,可视化脑区活动差异。 原理: 关键图类型:
微状态分析 Microstate Analysis 语言加工 突显网络与注意调控 视觉空间处理 A(左前-右后): C/D: B(右前-左后): EEG信号在毫秒级时间内由若干“准稳定”状态(微状态)组成,反映大脑功能网络的快速切换。 原理: 经典微状态通过地形图聚类分为四类(A~D):
功能连接 Brain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频域相关性(如θ波跨半球连接 增强反映记忆任务) 方向性连 (前额叶到顶叶的信息流) 时域锁相程度(异常同步可能与 癫痫相关) 相干性 Coherence: 格兰杰因果 Granger Causality: 相位同步 PLV: 通过统计方法量化不同脑区活动的相关性,反映信息交互模式。 原理: 常用指标: